close

(承蒙BIOS Monthly邀稿)


  冒著被大家嘲笑的風險,我們這個月來介紹台灣料理,而且就從一條最平價的雞捲介

紹起。那些聰明的美食家懂得避開這種平淡無奇的食物不去介紹,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從

小到大吃慣得的味道。你說哪家雞捲比較好吃,實在很難說個準。

 

  但是,我想可以公平的說,很多人都愛吃雞捲,我們不特別懷念這個味道,也不會對

它上癮,頂多只是不會排斥,看到它的時候不討厭,偶而來上一份,或者逛市場的時候看

到街頭在賣,你就買一捲回家裡。放涼了沾著醬也能吃,用烤箱加熱一下也好吃,懶惰的

時候,下鍋煮麵切幾片丟下去。雞捲裡摻了有香味的五香粉,吃起來不死鹹,帶了一點微

微的甜味,那是習慣的味道。

 

  雞捲裡面的材料不少,大部分都是大家從小到大的好朋友:洋蔥、絞肉、紅蘿蔔丁,

有時候加了叉燒肉,有時候用的是魚丸漿,他們每一攤都說沒有摻粉,摻粉是別家做的不

正當生意。他們每一家不管調味如何,都加了一個固定班底:荸薺。




  在我命好還能當小孩子的時候,最愛吃的就是荸薺,又甜又脆。那甜的感覺是甜滋滋

的,香味聞起來隱隱約約的帶著一股清涼。那味道在我心裡勝過蓮藕,是所有的蔬菜裡我

最好的朋友。可惜突然懵懵懂懂的,我長大了,長大了愛吃荸薺,好像哪裡怪怪的,長大

了好像應該要一杯苦澀的咖啡,或者嗆人的香辣蟹。承認自己愛吃荸薺的勇氣沒了,但是

每次吃到荸薺的時候還是很開心。它的味道始終沒變,永遠是我的好朋友。

 

  雞捲的『雞』是誤植,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。原本是指家裡做完菜多餘的廚料做成

的食物,名字該寫作『積捲』,在老一代台語裡,多出來的東西不稱作多,稱作積,積出

來的東西是要好好收藏的,不要浪費,要留著一條活路,以備不時之需,老一代的人捨不

得丟,他們保留。當時代變遷了,他們開始不完全明白我們背景的差異,一如我們無法理

解他們的想法,這條積捲變成一條橋梁,橋的一頭是我們,橋的另一頭是他們,彼此的文

化,靠著這簡單的食物,跨越了言語無法解釋的代溝。

 

  古早一輩的心意是所謂的古意,那是一種老實,一種替人著想,一種體貼的善意。



  最常拿來請客的雞捲,有著兩層不同的意義。若是要談生意,要盛情款待,要展現

誠意的接待貴賓,雞捲就會把山珍海味包進去:蝦子、火腿、干貝、豬皮。這道菜的用

意是為了暗示往後幾道菜的精彩,有了後面幾道珍貴食材烹調出的奢華名饌,才有這一

只一只肚子裡面藏滿乾坤的富貴雞捲。料理可以只是填飽肚子的工具,也可以在它的背

後,默默的放入了我們的千言萬語。

 

  而如果接待時運不好的親戚,也能靠著這一條雞捲照顧住對方的面子。當你來投靠

我了,我明白你一定有說不出的苦衷。我樂意幫你,但我不想讓你覺得羞愧,你是我最

好的朋友啊。我不想誇大這份恩情,也不想你心理不好受。不殺雞,不殺豬,就只這一

盤簡單的積捲,這是我家多出來的東西,我跟你一起分享,因為我們是好朋友,我有多

的東西,你來投靠不會造成我的負擔。請你放心,我了解你只是時運不濟,你來這裡,

添的絕對不是麻煩,我也不會待你寒酸。



  說到底,原來這道菜,就有那麼一點切合了台灣人的個性,時尚的東西讓我們趨之

若鶩,等到不稀奇了,它們變成過眼雲煙。反而是那一些安份守己的老東西,像永遠漲

不了太多價錢的碗粿,吃不膩的豬肉水餃,或是這一條偶而看到了會想吃上一份的雞捲

,成為了一直身在我們周圍的,變成我們共同記憶的一種東西。

 

  我們盼望奇蹟,驚喜。也安心於生活中的熟悉。
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月‧刊一 - 大F



點.食.曾經-大F的味覺旅行-Bios Monthly專欄系列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berge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